师资队伍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师资队伍 > 按职称排序 > 副教授 > 正文
杨淑静
姓名 杨淑静 性别
出生年月 1980.7 职称 副教授
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
办公电话 传真
E-mail yangsj097@nenu.edu.cn
个人简介
学术观点
教学工作

本科生:《哲学通论》、《当代中国哲学前沿问题》、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》


硕士生: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》

科研方向

哲学基础理论、马克思主义哲学

科研项目

1、后形而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辩证法研究,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,2012-20157万元,主持人。


2、启蒙辩证法与现代性研究,吉林省教育厅“十二五”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,2011.20132万元,主持人。


3、后形而上学的出场逻辑,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,2008-20100.8万元,主持人。


4、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模式、价值理念与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形态研究,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校内重大攻关项目,2008-2011,参加人。


5、当代精神生活的物化问题及其批判,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,2009-2012,参加人。


6、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困境和出路,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05-2008,参加人。


7.现代性道德困境与康德德性伦理思想研究,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,2012-2015,参加人。


科研成果

[学术论文]


1杨淑静,现代性的困境与启蒙理性,《云南社会科学》,2009年第5期。


2、杨淑静,启蒙理性的重建,《社会科学论坛》,2010年第2期。


3、杨淑静,时间:差异的踪迹—德里达对传统时间观念的解构,《学习与探索》,2010年第1期。


4、杨淑静,“诸精神”的游荡:从“唯一者”到“幽灵”—从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入手,《社会科学辑刊》,2010年第4期。


5、杨淑静,启蒙理性的双重变奏——韦伯和哈贝马斯的现代性思考,《江海学刊》,2010年第6期。


6、杨淑静,形而上学的终结与时间概念的解构,《贵州社会科学》,2011年第8期。


7、杨淑静,马克思与哈贝马斯:社会结构范式的转换,《东北师大学报》,2011年第5期。


8. 杨淑静,劳动:历史唯物主义的秘密,《贵州社会科学》,2012年第10期。


9.杨淑静,“劳动”:“历史”的秘密——从“法哲学批判”走向“经济学批判”,《理论月刊》,2012年第10期。








10、杨淑静,工具理性与理性批判力量的终结,《学习与探索》,2007年第2期。


11、杨淑静,启蒙与现代性的难题,《长白学刊》,2008年第3期。


12、杨淑静,从实践观点出发探寻人的双重生命,《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》2006年第5期。


13、杨淑静, “真理符合论”的再探讨,《广西社会科学》,2004年第5期。


14、杨淑静,走出意识哲学范式的另一条路径:交往范式,《理论界》,2007年第4期。


15、杨淑静,从人类解放的视角读马克思《<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>导言》,《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》,2006年第4期。


16.杨淑静,从思维方式变革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,《长春市委党校学报》,2004年第4期。



[学术著作]


1、杨淑静,《重建启蒙理性——哈贝马斯现代性难题的伦理学解决方案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0


获奖信息

1.杨淑静,《重建启蒙理性——哈贝马斯现代性难题的伦理学解决方案》,东北师范大学第九届优秀著作特等奖,2011年。


2.杨淑静,《“劳动”:“历史”的秘密——从“法哲学批判”走向“经济学批判”》,吉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,2010年。



工作经历
学术兼职
鉴定成果
Copyright ?2016 ggy.nenu.edu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